80年前,这场博览会畅想了人类的“明日世界”
1938年9月23日,在美国纽约的弗拉辛广场,一个被称为“时间胶囊”的特制钢瓶,被浪漫而庄严地埋入到了15.2米深的地下。这个钢瓶容器中,装入了电动剃须刀、电话、牙刷、肥皂等日常用品,此外还有人造纤维和各种金属、塑胶,以及小麦、玉米、燕麦等农作物种子,各种书籍和缩微胶片等。这些凝聚着二十世纪人类智慧的器物,为半年后的纽约世博会完成了一个神圣的精神奠基。
1939年,当亚欧大陆硝烟四起时,第20届世界博览会在美国纽约拉开了帷幕。这场跨越了两个年头的博览会共有64个国家参展,其规模与成就,可以说达到了世界博览会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这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建设明天的世界“,主题设立组委会明确地表明:“纽约世博会是世界的盛会,是一次展示那些对人类进步有贡献意义的所有事物的嘉年华。”
在本次世博会上,展出了各式各样的最新发明和技术,磁带录音机、电视机、电视摄像机、尼龙、塑料制品等崭露头角。纽约世博会想要告诉参观者以及全世界的是:这些就是世界运行所依靠的材料、思想理念和能量;这些就是当今最为先进的技术,是我们创建未来世界、赖以生存的工具。你就是建造者,你同时也是决定者,选择某种工具并且使用它通往更好的明日世界。
人头攒动的展览会上,排队的人们用三个小时的等待换来了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Elektro的相遇,这是世界上早期机器人之一。在过去的十年里,西屋电气公司已经创造了两个机器人原型,能够接受简单的指令,如接听电话和打开录音机。不过Elektro是他们在展会前两年里创作的新型的机器人。
机器人Elektro配合音乐家路易斯·肯德尔合作演奏大提琴
Elektro 体型巨大,高达七英尺,重250磅,主要用于现场表演。参观者被邀请欣赏了一段长达20分钟的节目,在此期间Elektro表演了抽烟、对话(尽管它只掌握了700个词汇)、吹气球等等。1940年博览会闭幕时,Elektro仍然广受欢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Elektro被送到全国各地的展览、影院和其他地方,在那里他继续进行着表演,鼓舞着对未来充满好奇的人们。今天,Elektro陈列在俄亥俄州曼斯菲尔德(Elektro诞生在西屋电气公司的曼斯菲尔德工厂)博物馆。
机器人Elektro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西屋电气工程师Joseph Barnett和他的机器人Elektro、机器狗Sparko
开头提到的“时间胶囊“是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为了迎接第二年将举行的纽约世博会所准备的特殊礼物。为了配合世博会“建设明天的世界”的主题,他们决定在世博会场馆地下,埋入一个装有当代文明记录的容器,并在地面的石碑上注明:直到5000年后才能打开。为什么把“胶囊”的旅程定为5000年?这是因为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大约始于5000年前,那时还没有金字塔。当“时间胶囊”在5000年后出土时,我们正好处于人类一万年文明史的中间点。
1938年,研究人员往时间胶囊里放置物品
这个穿越时空的礼物,有着铬铜合金制成的外壳,看起来就像一个两米长的巨大的子弹。它里面所装载的,除了那些让当时人们自豪的科学发明和日常用品,还包括一段纪录片、存有超过1000万字文档的微缩胶片,以及三位“对时代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给后代的留言,其中就包括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和妹妹在1939年纽约世博会巴勒斯坦国家馆落成典礼上
爱因斯坦写给5000年后的一封短信中写道:
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这也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能轻松地把消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焦虑地奔忙。而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总是过一段时间就要互相杀戮。这让每个想到将来的人,都会充满忧虑和恐惧。这是因为,与那些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相比,普通大众的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都要低得多。我相信我们的后人,应当会怀着一种理所当然的优越感,来阅读上面这几行文字吧。
这个时间胶囊一直静静地躺在纽约法拉盛草原-可罗娜公园(Flushing Meadows Corona Park)里。1965年,为了迎接在纽约举行的又一次世博会,一个新的时间胶囊被埋在了相邻的地方。在这个被命名为“时间舱II”的容器里,装入了近20年的新鲜玩意儿,包括信用卡、避孕药、塑料心脏瓣膜,还有一张披头士唱片,不过却再没有科学家们写给后代的留言。
西屋电气公司第二枚时间胶囊被埋在了与第一枚相邻的地方
现在,在这座纽约第二大的公园里,人们在宽阔的草地上打球、烧烤、散步,只有一个一人多高的石碑提醒人们,距离地面15米的花岗岩洞穴里,埋藏着人们送往5000年后的礼物。
西屋电气公司通过新产品、新概念的展示在纽约世博会上大放异彩,也在20世纪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